后疫情时代,健康城市加速数字化蜕变发表时间:2020-08-14 16:51 一场新冠疫情,似乎给这个世界按下了暂停键,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,原本熙攘的人群,交织的车流均已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空旷而安静的街道和偶尔驶过的防疫工程车辆,人们唯有在黄昏后建筑中亮起的灯光中捕捉城市的一丝生机。 可是所有经历过这次疫情大考的城市和人们,无一例外的感受到了数字时代为城市治理提供的强大助力。从疫情前期打通了信息壁垒,支持公众做好自身防护的“确诊患者同程查询系统”“发热门诊分布地图”等平台;到疫情严控期,支撑城市居民闭户生活的订餐应用等电商平台,支撑企业继续远程办公的“云办公”软件;再到后疫情时代,为了支撑人员跨城市流动及复工、复产、复学的健康码,各城市之间实现健康信息互认,让社会秩序及经济运作重新回归正轨铺平了道路。 这一系列数字化的技术创新,为新时期的健康城市赋予了新的生机,一张数字健康网络正在现代城市钢筋水泥的骨架下蔓延生长开来,成了与城市休戚与共的新的脉息。 | 健康城市迈上数字台阶 《人民日报》最近一篇评论员的文章提到:“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。把健康嵌入城市整体规划,坚持常备不懈,将预防关口前移,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,方能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筑起一道坚固屏障”。而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问题纳入城市治理各环节中关键一项,就是充分发展和利用数字健康网络等适宜技术。 以健康码为例,这一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,不仅是防疫战场的一道有效的防线,也是“健康城市”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,完美展现出利用数字科技手段支撑城市协同治理的优势,进一步彰显了“政府主导,企业协作,全社会参与体制”下巨大的社会公共效应。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载体,在不同的时代,总会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。经历这次新冠疫情的洗礼后,又不禁让人重新审视起城市空间,思考新一代的健康城市该怎样建设?笔者认为,应该像开头提及的那样,未来的健康城市将更加关注健康信息的互通互联,有效且精准利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,形成一张强大的“数字健康网络”,实施网格化管理。 实际上,在近几年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飞速发展的背景下,个别地区已经开始探索更高层次的“数字健康城市”建设,上海、福建厦门、河北邢台等率先推出新型城市健康管理体系,打造新时代的样板。 东方明珠上海,在全市已经建成80多个智慧健康小屋,渗入到城市治理网络,提供健康检测、 评估、干预三位一体的服务。智慧健康小屋通过“上海健康云”线上线下结合,充分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新技术,让“智慧”与“健康”融合,缩短了家庭医生与居民的物理距离。在浦东金桥社区的智慧健康小屋里,居民可以在线预约家庭医生和体征指标检测,与医生远程沟通,进行自我健康管理…… 厦门市于2014年筹建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——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,并以居民和家庭健康管理为核心,采用“1+1+N”健康共管模式,开发了手机App“厦门i健康”。该体系现已基本搭建完成,可以实现在线完成家庭医生签约、随访、咨询,还提供慢性病病人长处方的续方,医保卡远程支付以及药品第三方配送到家等服务,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智慧医疗取得的成果。 | 新时代“共建共享”大健康 数字健康城市建设当中,最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邢台市,2019年底与健康管理公司合作,共同推动“数字健康邢台2030”城市规划项目落地。双方将搭建一个四级数字健康管理体系,设置1个数字健康管理城市总部,分管3个数字健管区域中心,再辖28个社区服务中心,铺设200个卫生服务站,由点到面,覆盖城、乡、镇、村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,助力区域内健康人口的生成。 按照规划目标,“数字健康邢台2030”将彻底把预防关口前移,为当地引进国际前沿的生活方式医学理念,由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(CWI)的权威医学专家指导,完善区域健康服务配套功能。结合智能健康监测设备,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,融合大数据运营管理,建设成健康产业国际化综合体标杆。 项目完后,当地居民进入数字健康管理社区中心,可以体验到专业医学筛查和健康评估,持续监测健康数据,定制化的健康干预方案,改善自身健康状况。离场后,在线上可通过健康管理云平台和“AI健康管理师”等技术支持,智能追踪保证干预效果,实现全周期、全方位的健康管理,降低疾病风险。对发病和重症患者,数据监测平台会实施健康预警、主动关怀和及时救治,避免意外情况发生。 此外,在慢病管理建设方面,“数字健康邢台2030”将借助不同维度健康数据汇集及医疗大脑分析能力,打造千人千面的健康保险方案,让带病人群享受慢病管理+风险保障+就医服务的一站式服务。 在这样的数字化健康网络下,针对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,政府可以快速划分人群动态预警,整体监控区域人口健康数据,利用AI算法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。还能借助智能检测设备和远程在线诊疗,降低医患交叉感染风险,帮助居民保持身心健康。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,新中国成立以来,整体健康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,越来越多的城市与村镇,正在加入互联网+医疗健康体系中。新冠疫情无疑再次坚定了“健康中国2030战略”的实施目标,公共卫生服务地位进一步提升,“健康城市”信息化建设有望全面提速。 在新时代背景下,各地政府都在响应号召如火如荼地建设健康城市,携手更多健康科技企业,成为“健康中国2030”的重要驱动力,引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实现数据化变革,向着数字健康城市蜕变进化,让城市健康服务网络更加便利、高效、智能,为应对下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来袭做好准备。 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。未来十年,5G、人工智能、数据中心等“新基建”将加速在医疗健康领域落地应用,全面提升城市健康体系的现代化水平。一座座数字健康城市,一个个数字健康村镇,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相信数字健康网络会触及城镇的每一个枝节,让“健康中国”的梦想走进现实。 |